一、慢性病患者數量及死亡率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置, 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l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受不健康飲食習慣影響,我國已經進入慢性病高發期,現有的慢性病患者已達3億人,為全球最大的慢性病患者群體,并以每年1000萬人的速度增加。因慢性病死亡的城鄉居民比例分別高達85.3%和79.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相關政策
慢性疾病具有患病人數多、病情延續時間長、病因復雜、治療累積費用高并需要頻繁的醫患交流等特點,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可解決傳統慢性病管理的諸多不足,有利于患者教育和依從性管理。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一種創新模式,互聯網慢病管理受“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政策支持。如《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提出開展個性化健康干預、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加強慢性病診療服務實時管理與控制等?!蛾P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
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頒布主體 | 相關內容 |
2015 |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 | 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等 |
2016 |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 國務院 | 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持續推進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自主健康管理一體化的國民健康信息服務。 |
2017 |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 | 國務院 | 規劃提出開展個性化健康干預、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加強慢性病診療服務實時管理與控制等。 |
2018 | 《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 國務院 | 提出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 |
2018 | 《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 | 衛健委 | 對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基本條件、服務流程等提出要求。 |
2020 | 《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 | 提出要做好“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等。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三、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
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在政策推動下,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迎來爆發式增長。2016-2021年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市場規模由324億元增長至2323億元。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慢病管理充分發揮了無接觸、響應快、突破空間壁壘的優勢,滲透率逐漸提升?;ヂ摼W慢病管理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預計2025年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93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43.1%。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互聯網慢病管理行業競爭
在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浪潮中,慢性病的廣闊市場成為各互聯網醫療企業競相爭逐的賽場。目前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較為分散,競爭格局呈現梯隊化:第一梯隊包括方舟健客和微醫,其下載用戶量超1億人;第二梯隊代表包括醫脈通、智云健康,下載用戶數量達千萬級;第三梯隊規模較小,下載用戶量不足1000萬。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五、互聯網慢病管理下游市場結構
從下游市場結構看,慢病管理服務商下游業務拓展對象主要有醫療機構、藥店以及慢病患者等。其中企業端(TO B)需求最大,占比達71.7%。此外,患者端(TO C)、醫院端(TO H)、政府端(TO G)分別占比21.85%、6.14%、0.3%。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