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漁藥分類
漁藥即漁用藥品的簡稱,它是獸藥的一種。漁藥大多是由人藥、畜禽藥、農藥移植而來,少部分是水產專用藥,可分為水體消毒劑、內服抗菌劑、寄生蟲驅殺劑、中草藥、生物制品、水質改良劑等。
漁藥分類
類別 | 簡介 |
消毒劑 | 具有破壞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殺滅養殖環境、動物體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傳播或發生。消毒劑種類很多,按作用機理分為氧化性消毒劑、表面活性劑、醛類等。常見的消毒劑有漂白粉、三氯異氰脲酸、二氧化氯、高錳酸鉀、聚維酮碘、苯扎溴銨等。 |
環境改良劑 | 改良水體、底質等養殖環境的物質,可轉化或促進轉化水體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有益或營養元素,包括底質改良劑、水質改良劑等。一般分化學性和生物性兩類:常見的化學環境改良劑有生石灰、EDTA及沸石粉等;常見的生物環境改良劑有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桿菌等。 |
抗微生物制劑 | 具有抑制細菌、病毒和真菌繁殖的功能,用于預防和治療因細菌、病毒和真菌所導致的魚蝦動物疾病。以內服為主,常見的抗微生物制劑以抗菌藥為主,有抗生素類(如氟苯尼考)、磺胺類(如磺胺二甲嘧啶等)和喹諾酮類(如諾氟沙星等)。 |
寄生蟲驅殺劑 | 具有驅除或殺滅魚蝦動物體內、體表或養殖環境中寄生蟲的功能,用于抵御寄生蟲對養殖動物的侵害。根據用藥的方式,有內服和潑灑兩類。常見藥物有阿維菌素、甲苯咪唑、硫酸銅、氯氰菊酯等。 |
中草藥 | 具有抑制微生物活性、增強養殖動物抗病能力等功能,用于預防和治療魚蝦疾病。中草藥具有天然、安全、藥效溫和等優點,是無公害養殖的首選藥物。常用中草藥有三黃粉、大蒜和板藍根等。 |
生物制品 | 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用于預防、治療或診斷特定的疾病。主要包括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等。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二、漁藥下游產業發展情況
漁藥是人類與水產動植物病、蟲、害作斗爭的重要武器,也是增進水產動植物機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手段。隨著集約化、規?;a養殖業和休閑漁業的發展,漁藥作用范圍擴大,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數據,2017-2021年我國休閑漁業產值由764.4億元增長至805.4億元,水產養殖業產值由9183.6億元增長至11775.5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漁藥行業市場規模
2022年我國漁藥行業市場規模為45.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5.61%;2023年我國漁藥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2.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5.54%。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漁藥產值分布
從地區發展情況看,江蘇、湖北、山西、湖南、山東、江西、遼寧、安徽等地漁藥行業發展速度較快,產值分別占比36%、17.8%、10.9%、9.7%、5.1%、4.7%、3.5%、3.1%。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五、漁藥行業發展趨勢
1.規范化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漁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3-2030年)》顯示,水產漁藥的生產一直落后于人藥和獸藥的生產,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無序狀態,從產品質量、藥效、安全性、殘留性方法均未能做到嚴格把關和嚴格控制。過去幾年常常出現由于藥品的質量問題和藥效問題,導致延誤病情,或由于藥品的安全性問題,導致整池魚蝦的死亡,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失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支持該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發展。這些政策和措施為漁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將驅動漁藥行業規范化發展。
2.多樣化
我國漁藥行業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不斷提高漁藥制劑的質量和效果?,F在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漁藥制劑,如抗菌類、殺蟲類、抗病毒類等等,能夠滿足不同動物種類和環境的需求。未來隨著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漁藥相關產品將不斷豐富。
3.國際化
由于我國漁藥價格相對較低,且質量有保障,因此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同時,近年來我國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拓展了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未來漁藥行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未來將更加側重于國際化。中國漁藥企業需要積極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拓展海外銷售渠道,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