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染料行業現狀分析
1.供給端
染料是指能使其他物質獲得鮮明而牢固色澤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由于現在使用的顏料都是人工合成的,所以也稱為合成染料。我國生產的染料品種已達700多種,涵蓋各大染料類別。
國產染料以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為主,兩類染料的產量約占染料總產量的78%。分散染料主要用于聚酯纖維(俗稱“滌綸”)的染色和印花,同時也用于醋酯纖維(又稱“醋纖”,可用作人造毛)以及聚酰胺纖維(俗稱“尼龍”)染色。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染料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近年來國內染料行業逐漸形成了聚集式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一體化的合理布局,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實現有機銜接和相互配套,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企業盈利能力。目前國內染料行業產業園區共有12家,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蘇、河南、天津、山東、四川地區。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染料行業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明顯。隨著染料行業自歐美發達國家向亞洲發展中國家遷移的完成,我國染料生產規模逐漸擴大。根據中國染料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9-2021年國內染料總產量分別為79萬噸、76.9萬噸、83.5萬噸,染料產量已經占據全球染料總產量的70%以上。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我國不僅是最大的染料產出國,也是最大的染料出口國。2015-2017年我國染料出口量保持小幅度增長,分別為25.3萬噸、26萬噸、27.55萬噸。2018-2020年我國染料出口數量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2020年出口數量更是創近5年新低,為20.34萬噸,降低7.3%。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染料行業結構轉型,中國貿易摩擦以及人民幣升值。2021年隨著疫情逐步控制,染料行業出口需求快速回暖,出現快速反彈。2021年我國染料出口量達到峰值,為37.12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82.5%。2022年上半年中國染料出口量為17萬噸。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需求端
從染料的下游市場來看,受內外需不足,環保、減排壓力加劇影響,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呈波動下降趨勢。盡管2021年我國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有所回升,但在疫情下限電限產、原材料價格高漲等多重因素疊加下,印染企業生產仍然受到一定影響,我國染料需求也隨之下降。2021年我國染料表觀需求量為65.95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10.1%。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染料行業競爭
我國染料企業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和上海,三個省市的染料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其中,浙江省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產基地,其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吉華集團等大型企業的產量已接近全球總產量的50%。但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讓國內染料制造行業面臨發達國家高端染料產品優勢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染料低成本優勢的雙重市場競爭壓力。且整個染料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企業不得以參與低價競爭,染料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顯示,2019-2021年,萬豐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72億元、5.16億元、5.6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2億元、8736.95萬元、7505.25萬元。即使規模最大的浙江龍盛的利潤也出現持續下滑。財報顯示,2019-2021年,浙江龍盛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13.65億元、156.05億元、166.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23億元、41.76億元、33.74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不僅如此,染料行業產能過剩還導致企業開工率不足。2019-2021年,浙江龍盛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0.67%、69.08%、75.81%;閏土股份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0%、74.38%、63.15%;萬豐股份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2.62%、80.37%、89.83%。企業之間競爭態勢將進一步加劇,價格競爭日趨嚴重。國內染料企業開始注重擴張中高端產能,其中,錦雞股份使用自有資金建設1.5萬噸環保型高檔分散染料項目、安諾其在建分散染料項目5.27萬噸,以便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應及產品優勢。這些產能一旦釋放,將代替落后產能,加速生產中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出局,未來我國染料市場趨向高度集中。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