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進程進入快車道,加速企業碳減排之路
實現碳中和不僅是解決氣候、環境問題,它更是一場深刻的經濟和社會系統的變革。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工作目標,并強調要“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轉型是重中之重。相對低附加值的、初級的、能耗大、產值低的產品會慢慢退出或減少在市場中的比例;高端智能、信息技術、5G通信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產業會成為主流。
碳中和實現方式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21年10月雙碳“1+N”頂層設計出臺,明確以節能增效、能源替代、循環再生和鞏固碳匯為核心的中國式碳減排實施路徑。
2021-2022年碳中和相關政策梳理
時間 | 政策 | 發布單位 | 領域 |
2021/2/22 | 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 | 循環再生 |
2021/3/18 | 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 | 循環再生 |
2021/7/15 | 《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 發改委 | 清潔能源 |
2021/9/11 | 《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 | 發改委 | 節能增效 |
2021/9/16 |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 | 循環再生 |
2021/10/11 |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減排標準 |
2021/10/21 | 《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建筑行業 |
2021/10/24 |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頂層設計1 |
2021/10/26 |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 國務院 | N的首個文件 |
2021/10/28 | 關于嚴格能效約來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 | 發改委 | 節能增效 |
2021/10/29 | “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 | 發改委等 | 清潔能源 |
2021/10/29 | 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 | 發改委能源局 | 節能增效 |
2021/11/8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環保行業 |
2021/11/10 | 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 | 國務院 | 森林碳匯 |
2022/1/24 |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 國務院 | 節能減排 |
2022/2/3 | 《高耗能行業重點頓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 | 發改委能源局等 | 節能增效 |
2022/3/11 | 《“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 | 住建部 | 建筑行業 |
2022/3/23 |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 | 發改委 | 清潔能源 |
2022/3/23 |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 發改委能源局 | 能源 |
2022/3/29 | 《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 能源局 | 能源 |
202214/11 | 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 | 發改委等 | 循環再生 |
2022/5/10 |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2年版)》 | 發改委等 | 能源 |
2022/5/30 | 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 國務院 | 清潔能源 |
2022/5/30 | 《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 財政部 | 支撐政策 |
2022/5/31 | 支持綠色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 | 稅務總局 | 支撐政策 |
2022/6/1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 發改委能源局等 | 清潔能源 |
2022/6/7 |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咯2035》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 | 氣候 |
2022/6/7 | 發改委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 | 發改委 | 清潔能源 |
2022/6/17 |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 生態環境部等 | 節能減排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循環經濟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3-2030年)》顯示,2022年以來,不同行業、不同省份的“N”系列政策加速發布,每年3-5月進入政策及文件發布高頻階段,截至2023年4月,福建、廣東、湖北、山東等10多個地區已發布雙碳指導綱要。中國“30·60”碳中和實施路徑愈發清晰,更具體、更高頻的政策出臺將加速企業的碳減排之路。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綠色貿易壁壘逐步形成,倒逼我國產業加速轉型
2019年12月1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新政,新政以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為核心目標,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歐洲綠色新政是一項涵蓋氣候、工業、農業、稅收、融資和投資等多領域的綜合性發展戰略,其主要戰略目標是實現2050年的氣候中和目標,其聚焦循環經濟、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等諸多方面,其中較重要的措施有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REPowerEU、改革歐盟碳市場(EUETS)、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等。
2022年12月13日,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就CBAM(碳邊境/碳關稅調節機制)法案達成臨時協議,并明確CBAM將于2023年10月開始試運行。12月18日,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就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改革法案達成臨時協議,改革法案確定了削減歐盟企業免費配額的時間表(2026年開始,逐步到2034年實現全部取消),以及進一步披露了CBAM的相關細節,待議會和理事會均正式批準后,上述提案將進入立法程序。
CBAM立法關鍵時間節點
時間 | 參與部門 | 流程階段 |
2021/7/14 | 歐盟委員會 | 提出議案 |
2022/3/15 | 歐盟理事會 | 達成一致意見,提出修改議案 |
2022/6/22 | 歐洲議會 | CBAM修正案在議會“一讀”通過 |
2022/7/11 |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 | 第一次三方會談 |
2022/10/4 |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 | 第二次三方會談 |
2022/11/8 |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 | 第三次三方會談 |
2022/12/12 | 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 | 第四次三方會談,達成臨時且附條件的協議 |
2022/12/18 | 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 | 歐洲議會與歐盟各國政府共同簽署CBAM協議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CBAM作為歐盟“Fitfor55”一攬子減排政策的重要部分,歐洲三大政治機構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均形成了各自版本的修改草案。為推動三個不同版本的方案達成一致,三大機構在2022年進行了四次三方會談,最終確定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運行。最終版本與此前修訂版的主要區別在于,將正式實施時間推遲10個月,涵蓋范圍增加氫氣、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特定前體及一些下游產品,如螺釘和螺栓等類似鋼鐵的制品。
CBAM立法過程各版本進展
歐盟委員會 |
歐盟理事會 |
歐洲議會 |
最終版本 |
|
時間安排 |
過渡期:2023-2025 |
過渡期:2023-2025 |
過渡期:2023-2026 |
過渡期:2023/10/1-2025/12/131 |
開始征稅:2026 |
開始征稅:2026 |
開始征稅:2027 |
開始征稅:2026 |
|
產品范圍 |
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 |
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 |
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 |
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 |
+有機化學品、塑料、氫、氨 |
+氫、特定條件下的間接排放、特定前體及某些下游產品,如螺釘和螺栓等鋼鐵制品 |
|||
未來規劃 |
2025年之前收集相關信息再進行研判 |
2025年之前收集相關信息再進行研判 |
2025年前加入當前管控產品的下游產品,2030年前擴大至EUETS覆蓋的所有行業 |
2026年前考慮擴大至有機化學品和塑料,2030年前擴大至EUETS覆蓋的所有行業 |
排放類型 |
直接排放 |
直接排放 |
直接排放+間接排放 |
直接排放+特定條件間接排放 |
免費配額 |
2036年完全取消 |
2036年完全取消 |
2032年完全取消 |
2034年完全取消 |
碳成本抵扣 |
只承認顯性碳成本 |
只承認顯性碳成本 |
只承認顯性碳成本 |
只承認顯性碳成本 |
執行機構 |
各國自行征收 |
各國自行征收 |
歐盟統一征收 |
歐盟委員會統一征收 |
出口補貼 |
不予考慮 |
評估并考慮 |
評估并考慮 |
2025年前“必要時”提案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全球碳關稅機制已由紙面設計真正成為現實,對我國產品出口與氣候政策形成重要挑戰。CBAM關注初級產品的碳排放,將影響特定初級產品的出歐貿易成本,CEAP關注復雜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性,帶來的是“附條件的市場準入”,二者共同構成歐盟“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WTO的框架下,關稅、許可證和配額等傳統貿易壁壘的使用受到限制,借環保、人權等問題設置新型非關稅壁壘日益成為發達國家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歐盟碳關稅落地將對我國乃至全球進出口格局造成深遠影響,以塑料產業為例,減排屬性突出、能耗指標更低的再生料競爭力將更加突出。同時,對于外購電力排放成本的考核亦將加速綠電產業的發展。此外,我國碳交易市場及碳定價機制有望加速建立及完善,以應對歐盟日漸趨嚴的碳邊境調節機制。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影響示意圖(以塑料產品為例)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乘“雙碳”東風,我國循環經濟潛力迸發
歐盟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伴隨歐盟循環經濟推進,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將直接受到沖擊。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人民幣,我國對歐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65萬億元,同比增長5.6%;出口總額為3.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出口37434.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進口19033.5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9%。2022年我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5.05萬億元,同比增長3.7%。
2022年我國進出口國家TOP10
排名 | 國家和地區 | 進口額(億元) | 出口額(億元) | 進出口總額(億元) |
1 | 東盟 | 27247 | 37907 | 65154 |
2 | 歐盟 | 19034 | 37434 | 56468 |
3 | 美國 | 11834 | 38706 | 50540 |
4 | 韓國 | 13278 | 10843 | 24121 |
5 | 日本 | 12295 | 11537 | 23832 |
6 | 中國臺灣 | 15840 | 5423 | 21263 |
7 | 俄羅斯 | 7638 | 5123 | 12761 |
8 | 巴西 | 7294 | 4128 | 11422 |
9 | 印度 | 1160 | 7896 | 9056 |
10 | 南非 | 2173 | 1615 | 3788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我國對歐盟產品出口種類繁多,歐盟循環經濟相關立法顯著提高入歐產品“可持續”要求,將對中國相關產品制造商和出口商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企業必須盡快調整產品“綠色”標準,做好產品“可持續性”研發創新,以達到歐盟標準。歐盟循環經濟的落地將重新塑造全球產業價值鏈,多種產品或將難以向歐出口,而可持續產品則將成為歐盟市場主流產品。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中的多項產品要求全生命周期“綠色”新規,將提高我國產品對歐出口的市場準入門檻。為了滿足歐盟出口標準,我國必將加大可持續產品及相關技術的投入和創新,推出符合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產品。與此同時,歐盟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框架清晰、重點突出、措施有力,也為新時期我國深入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做法。在此外部壓力及模范示范下,我國循環經濟有望加速發展。(zppeng)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